航拍雨后郑州:道路积水正退去 未来城市面临高气候风险

2021-07-22 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上海热线 浏览量:3959次

河南暴雨牵动着不少人的心,那么刷新建站 60 年气象监测降雨量记录的郑州,在今天情况如何了呢?


一段航拍视 频显示,21 日下午 13 点 30 分左右,郑州部分道路已经没有了明显积水,部分市民开始有序恢复生产生活。当地也部分恢复了公交线路,确保市民交通出行。


当然,涵洞、高架下穿、地铁等地势较低洼的地方仍在进行紧张排水、抽水、修 复作业,水库、河流等防汛重 点区域的加固、排险也在加紧开展。


发稿前,郑州气象台于 19 时 27 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 3 小时内,郑州市区、巩义、荥阳、新密、新郑降水持续,累积降水量将达 100 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


在此提醒郑州市民,非必要别外出,时刻关注就灾情动态、交通路况和天气信息。在特别时刻,不能放松警惕,牢记安 全第 一。

航拍雨后郑州:道路积水正退去 未来城市面临高气候风险

航拍雨后郑州:道路积水正退去 未来城市面临高气候风险


连日来,河南省郑州、新乡、开封等地遭遇特大暴雨,10个国 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郑州20日一小时的降雨量甚至比日前引发世界关注的德国科隆地区24小时的降雨量还大。在关注河南灾情和救援工作的同时,许多人也在问:这次特大暴雨和全球气候变化有关吗?未来,一向被认为气候干旱的中国内陆城市和地区是否可能迎来更多极端降雨天气?《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这是可能发生的,因此,每个城市未来都应为暴雨等极端天气做出充足准备。


为何历史罕见暴雨多次在黄淮地区发生?


河南省人 民政 府新 闻办 公室21日就汛情救灾情况举 行新闻发布会,据不完全统计,16日以来,此轮强降雨造成全省89个县(市、区)560个乡镇1240737人受灾,郑州市因极值暴雨致25人死亡7人失联。


此轮罕见特大暴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强降水范围广且时段集中,具有极端性。据中 央气象台消息,7月20日8时至21日6时,河南中北部出现大暴雨,郑州、新乡、开封、周口、焦作等地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250~350毫米),郑州城区局地500~657毫米;郑州、新密、嵩山、荥阳、偃师、巩义、登封、伊川、孟津、温县10个国 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


17日8时至21日8时,河南省平均降雨量达144.7毫米;郑州市平均降雨量458.2毫米,郑州新密市白寨累计降雨量最大达918.9毫米,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已超当地年平均降雨量(郑州全年平均降雨量641毫米)。


中国气象局此前分析称,造成此次强降雨的原因共有四点:一是大气环流形势稳定;二是水汽条件充沛;三是地形降水效应显著;四是对流“列车效应”明显。一位不具名的气象工程师2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概括称,此次河南特大暴雨主要是来自海上的东南暖湿气流和河南上空的强冷空气交汇引起的。


此前,河南省也曾遭遇过类似的特大暴雨。1975年8月,该年度第3号台风在中国福建晋江登 陆后,北上至河南省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大弧形地带“停滞少动”,并在其他天气尺度系统的参与下,造成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被称为“75·8”特大暴雨。当时,驻马店板桥水库附近的林庄的最大6小时雨量为830毫米,超过当时世界的最高纪录782毫米; 最大24小时雨量为1060毫米,也创造了我国同类指标的最高纪录。


对于极端暴雨为何总出现在河南地区的问题,中 央气象台首 席预报员陈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称,华北黄淮地区,特别是河南省,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历史罕见的极 端降雨过程,但这并不能说明河南易发极 端天气。陈涛表示,我国处于季风气候之下,暖季受夏季风的影响,水汽输送充沛,每年“七下八上”都是防汛紧张时段,因为正好处于华北雨季和台风季的双重影响下。

航拍雨后郑州:道路积水正退去 未来城市面临高气候风险


内陆城市出现极端暴雨几率增 大,各地都需做好准备


在此次河南特大暴雨之前,今年以来我国已出现多次极 端天气状况。今年年初,寒冷天气致多地气温降至1966年以来同期最低;春季,多次大范围沙尘侵袭北方;在苏州、武汉等地,今年5月还出现龙 卷风这样的强对流天气。


不仅在中国,北美地区6月底起出现创纪录的高温,欧洲中西部地区近期则出现强降雨引发特大洪涝灾害,遇难人数已接近200人。


气候问题专家任国玉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今年的天气反常是全球性的,特别是北半球,气温和降水都比较异常。目前,郑州的暴雨尚看不出和全球气候变暖有明显的直接联系,但和行星尺 度大气环流异常有关。


任国玉进一步解释称,近期北美、俄 罗斯东部、欧洲的高温热浪,以及今年中国北方、美国南部、欧洲和巴基斯坦的极端强降水,都存在密切联系,都和北半球高空大气环流的异常波动有关系。


这名气候问题专家指出,而特大城市的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城区及其附近的极端降水。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未来中国内陆的城市出现极端降水几率有可能增大,每个城市都应为遭遇暴雨等极端天气做好准备。


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显示,1961至2019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年累计暴雨(日降水量≥50毫米)站日数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3.8%。1961~2019年,中国各区域降水量变化趋势差异明显,青藏地区降水呈显著增多趋势;西南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21世纪初以来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波动上升,东北和华东地区降水量年际波动幅度增 大;2016年以来,青藏地区降水量持续异常偏多。


尽管包括此次河南特大暴雨在内的极 端天气并非都受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但大量研究已经指出,气候变化增加了极 端天气事件的频率。世界气象组织近期发布的题为《极 端夏季:洪水、高温和火灾》的报告称,随着大气变暖,其中含有更多的水分,这意味着暴风雨期间会下更多的雨,增加了洪水的风险。同时,有大量证据表明,全球变暖导致全球范围内强降水事件的频率、强度和数量增加。


上述气候工程师对《环球时报》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肯定会越来越多。不少分析也认为,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下,作为人类聚居地和社会经济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城市在未来可能面临更高的气候风险。

最近更新
更多内容